水调歌头-千年绝唱,余音袅袅
【文末附下载地址】
【文末附下载地址】
水调歌头,词牌名,双调四十四字,上阕六仄八平,下阕四仄十平,上下阕各两仄韵。此词牌始见于五代时期,最初为唐教坊曲名。后经北宋柳永发扬光大,成为一代名篇。
苏轼的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》是词坛上的不朽之作,其语言清丽、意境深远,堪称千古绝唱。此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夜,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。
中秋之夜,苏轼在赤壁矶头举杯邀月,望明月思故乡,寄理想。词的上片起笔即勾勒了一幅凄清辽阔的月夜图景,皓月当空,清风徐来,然而诗人却是形单影只,心绪难平。
下片承接上片,由月及人。诗人追忆往昔,感叹人生易逝,但其意志依然坚强不屈,寄情于浩瀚宇宙之中。词末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作结,既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,也寄托了其对美好未来的期盼。
苏轼的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》语言清丽婉约,意境深远辽阔,表现了诗人旷达豪迈的情怀。此词经后世千百年的传唱,早已成为中华词坛的经典之作,余音袅袅,感怀万千。
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其中山水词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山水词以其清丽淡雅的语言,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哲理,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。
苏轼的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》正是宋词山水词的代表作之一。此词将月夜美景与词人的情感巧妙结合,通过对月色、清风、故乡的描写,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。
词中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一句,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。它既表达了词人对亲友的思念,也寄托了其对美好未来的期盼。这句词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旷达情怀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。
除了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》外,其他宋词名家的山水词作也同样精彩。例如柳永的《雨霖铃》、辛弃疾的《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》、李清照的《声声慢》等,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后世。
宋词中的山水情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审美密切相关。中国山水画中崇尚“师法自然”,追求“意境”的营造,这在宋词山水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宋词山水词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,寄托了词人的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,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精神世界。
✅备用下载地址✅:http://xiage.cc